《干旱气象》投稿指南
《干旱气象》主要刊载干旱气象及相关领域学科有一定创造性的学术论文、研究综述、简评,国内外干旱气象发展动态综合评述、学术争鸣以及相关学术活动。
具体包括:国内外重大干旱事件分析、全球及干旱区气候变化、干旱气象灾害评估及对策研究、水文与水资源、生态与环境、农业与气象、可再生能源开发与利用、地理信息与遥感技术的应用等。本刊还免费刊载干旱气象研究成果、研究报道、学术活动、会议消息等。
1来稿要求
(1)来稿应具有科学性、创新性,尤其是综述性稿件应注意时效性,而且应具有自己的独到见解和前瞻性,不发表科普作品和读书报告等类文章。
(2)来稿涉及国家保密问题的应提供作者单位的保密审查证明材料,图件涉及国界的应采用国家正式出版的最新地理底图绘制。自绘的中国地图切勿漏绘台湾和南海诸岛。
(3)来稿要求论点明确、主题突出、数据资料可靠,文献精炼,全文所占版面字数应控制在6000~10000字以内。引用他人文献、资料、数据必须列出参考文献(公开出版物),内部资料、数据作脚注处理。
(4)摘要应反映论文的核心内容,尽量写成报道性文摘,包括研究目的、论点、方法、结论,具有自含性和独立性。英文摘要应写成报道/指示性文摘,力求反映出文章的主要研究方法和核心内容。
(5)文中计量单位应采用国家法定计量单位,并用单位符号表示,废止的计量单位请换算成法定计量单位。
(6)文中的图表应具有自明性,附图力求简明清晰,图中文字、符号、纵横坐标及单位必须标注清楚,并与正文一致。图表应置于文章相应出现的位置,并给出图、表题对应的中、英文名称。
(7)如系基金资助项目,请在首页脚注标注,并注明项目类别、名称和编号。
(8)来稿通过本刊网站投稿,并自荐3~5位同行专家,以便缩短稿件的送审时间。
(9)来稿须提供作者的个人简介,包括姓名、出生年、性别、籍贯、职称、主要从事的研究工作及电子信箱、电话等联系方式。
(10)参照国际标准化组织(ISO)和国家有关标准,文内各级标题及题号一律顶格书写,题号分级采用1;1.1;1.1.1;2;2.1等标著形式,一般标题层次为3级,最多不超过4级。
(11) 按照GB/T7714-2005《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》的有关规定,本刊参考文献采用“顺序编码制”。参考文献只列最主要的(未公开发表的请勿引用,非引用不可的请用脚注标注),并按文章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编码并将序号置于方括号中,放在引用文献处的右上角。为了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,文中引用的文献、数据、图表均应标明出处。论文中参考文献应尽可能引用近5年内的主要相关文献,引用文献资料要认真核实。文献作者一般只列前3名,作者之间用“,”隔开,3人以上后加“,等”或“,et al”。英文文献中作者姓在前,名在后。如:T.R.Oke的文献著录为;Oke T R。参考文献采用“顺序编码制”,按照GB7714——2005《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》的有关规定,文后参考文献按以下著录格式著录:
著作类:[序号] 作者. 书名[M]. 出版地:出版者,出版年. 起止页码.
期刊类:[序号] 作者. 文献题名[J]. 刊名,出版年,卷号(期号):起止页码.
论文集:[序号] 作者. 析出文献题名[A]// 编者.论文集名[C].出版地: 出版者,出版年. 起止页码.
学位论文:[序号] 作者. 文献题名[D]. 保存地点: 授予单位,年份.
报纸:[序号] 作者. 文献题名[N]. 报纸名,出版日期(版次).
电子文献:[序号] 作者. 文献题名.出处或网址,发表或更新/引用日期.
2投稿须知
2.1 来稿必须是作者未发表过的原创作品,本刊拒绝一稿多投。
2.2 请通过本刊网站投稿,同一作者只需注册一次,记住登录名和口令;如忘记口令可以从网站上 “找回口令”。
2.3 编辑部对录用稿件可作适当文字性和技术性修改与加工,不愿意者请来稿时说明。
2.4 本刊已被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、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、重庆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、书生网电子期刊、台湾华谊线上图书馆、教育阅读网全文收录,2011年又被”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”(CSTPCD)(中国科技核心期刊)收录。来稿一经录用,将同时被光盘版和数据库收录,若不同意收录,请来稿时说明。本刊对刊用稿收取论文版面费,印刷出版后一次性支付稿酬(包括作者文章书面版、光盘和网络版著作权使用费),并赠送2册期刊。
《干旱气象》编辑部地址:甘肃省兰州市东岗东路2070号,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
邮政编码:730020